近日,在广东佛山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科技工作座谈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发表讲话。
他强调:科技创新在新时代两个强国建设中肩负着新使命,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和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陈因就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科技工作情况,特别是2017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加速赶超跨越,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
一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成效初显。
-
二是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
三是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
四是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加强。
-
五是制造业创新环境日益优化。
陈因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科技创新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
一是重点领域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技术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不力;
-
二是一些产品质量仍然偏低,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足,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
三是产业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和机制环境尚不完善,难以满足新时代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需要认清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勇于创新、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各项科技工作。
陈因强调,当前,我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正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与面向未来升级谋篇布局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要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科技创新的新使命,坚定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两个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陈因还介绍了2018年的工作安排。他提出,2018年,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和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工作迈向新台阶。
一是着力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
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关键共性技术集聚创新资源,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遴选出条件成熟的省级创新中心,重点培育3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开展已认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工作,对发展好的创新中心给予支持,对发展滞后的予以督促;
-
组织召开创新中心培训会,指导地方准确把握创新中心功能定位,积极探索运作机制和运营模式;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开展2018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继续开展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
-
部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要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实验室的遴选和推荐上报工作,并加强对已认定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支持。
-
支持部属高校参与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提升部属高校和部属单位技术创新能力。
-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继续开展扩大自主权试点。
-
推动部属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促进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
主动服务行业创新发展。部属高校要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双一流”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
-
部属研究机构要进一步聚焦主业、突出特色,围绕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科技工作,持续提升科研创新、决策支持和服务支撑能力和水平。部科技司要积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二是着力打造制造业支撑体系。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
继续深化落实国务院标准化改革方案,着力构建与完善政府主导制定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
抓好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制定,增加先进团体标准有效供给,引导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
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增强标准制定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紧扣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消费品提质升级、原材料质量提升等重点任务,成套成体系推进标准制定工作。
-
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聚焦本地区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引导和支持当地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遴选和推广工作,促进产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
在落实“三品”战略和加快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工作的基础上,工信部2018年要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原材料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
建议各地要集中力量支持原材料质量提升的技术攻关、检验试验平台建设,重点提高大宗原材料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
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展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塑造品牌形象,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开展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和群众性质量活动,引导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打造百年老店。
-
加强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实施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推进行动和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标杆遴选。
-
各地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在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上中下游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促进专利等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部属单位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的提升。
-
部属高校要加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建设,实现科技成果与地方经济、企业发展的落地对接。夯实产业技术基础。开展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评估工作,研究探索部省共建机制,结合行业优势和地方特色,培育一批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试验检测、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分析等服务,提升平台从诊断、试验、分析到改进的整体服务能力,形成行业与地方协同发展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
三是着力推动高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实施《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产业发展基础环节。
-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智能化产品,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办好天津世界智能大会和重庆首届中国国际智能化产业博览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强化部省联动协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聚焦物联网、车联网、5G。
-
抓好车联网建设,发挥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作用,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先进传感器、智能处理平台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LTE-V城市规模试验示范。
-
做强物联网产业,推动重点地区NB-IoT部署,办好第三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召开江苏省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
组织编制《5G发展指导意见》,做好5G整体协调工作,加快推动5G商用,加强协同,明确分工、夯实任务,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制定5G全球统一标准。
-
结合集成电路10纳米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相互促进,融通发展。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支持。
-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资源,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产品,聚焦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新的发展形势需求,推动相关重大专项的梯次接续,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